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>>  心理健康  >>  正文

「拖延」是内心冲突的暗示,也是反叛的表达

发布日期:2024年05月07日


最近在呕心沥血写毕业论文的我,时常感到自己就快被拖延给拖垮了。导师提前很久就公布的毕业论文时间安排表,我却视而不见,总觉得时间还早,到时候再写也来得及。

结果不出所料,我又是在deadline之前三五天才开始构思、查文献、搭框架,熬了几个大夜,才在最后一刻把论文交了上去。
又是这样,这该死的拖延。

数不清是多少次了,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极限挑战式完成任务后,我对自我的厌恶和绝望感油然而生。我感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无法脱离的死循环:

拖延——自我厌恶——给自己找借口——再次拖延。

我尝试过问身边的好朋友,如何才能解决拖延症的问题,结果她的回答令我震惊:

我作为一个究极拖延,可能比你还拖延10倍。该完成作业时我突然想起衣服还没洗,该工作时突然发现地板是脏的......我甚至可以通过处理一件我之前就拖着没做的事情,来实现我对另一件更重要的事的拖延,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拖延系统......”

听完后,我沉默了。所以,我们这些重度拖延症真的没救了吗?

01

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拖延?

1. 拖延症的完美主义倾向
很多拖延症都有一定的完美主义倾向,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、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是完美的、符合所有人期待。

而正是这样的完美主义倾向,会使人在对自己有高要求的同时,对不完美失败也产生更大的恐惧,从而无法理性判断自己的真实能力和所面对的实际情况,导致在真正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容易踌躇不前,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。

正如简·博客在《拖延心理学》中所说的:多数拖延患者都自恋,他们宁愿承受因为没尽全力而自我谴责的痛苦,也不愿意承受尽了全力却发现结果普通的平庸。

2. 拖延是对内心冲突的暗示
  拖延其实是一种在不做之间纠结的中间状态,既没有彻底放弃摆烂,却也没有立刻开始,于是就只能借助拖延将一件事情悬置起来不作处理。

弗洛伊德认为,拖延行为并不是偶然,而是潜意识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。也就是说,潜意识中的焦虑、冲突、矛盾等等都可能导致人的内在对完成某件事情产生抵触情绪,继而拖延。

比如,你对申请留学这件事迟迟无法展开行动,或许是因为你根本就不想继续读书,而是想找个工作;又或者,你和朋友约好了下午出门玩耍,但你一直躺在床上不想动,或许是因为你今天的状态并不是很好,其实你应该在家好好休息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你的每一个拖延行为,或许都是在向你传达你内心深处的声音,反映了你不曾看见过的内心冲突和矛盾。
3. 拖延是一种反叛的表达

有时候,拖延被用来作为一种被动攻击来对抗他人的控制,从而捍卫自己的主体性。比如,老板叫你在某个时间点之前完成一个任务,但你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任务本不该你做,或者这个任务对整体项目的推进根本没有意义。那么,即便你不敢公然反抗老板,你可能也会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敷衍着完成这项任务,以此来表达你内心的不满。

哲学教授刘擎曾说过:拖延症其实是一种很诗意的状态。现代人特别讲究效率,因此会给自己制定计划,用时间来约束自己。这一套是现代人给自己的一个特别强有力的工具,同时也是一个枷锁,而拖延恰恰是对这个枷锁的一种抗拒、一种反叛。

或许,拖延是想告诉我们,我们不用在每件事上都被时间和计划紧紧束缚着,偶尔逃离一下,随心而行,也是可以的。

02

如何减少拖延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?
1. 停止自我指责
  

当拖延出现时,不必急于指责自己。

拖延涉及到内在的防御模式和习惯性行为,一味地要求自己克服拖延可能会引发焦虑或自我否定,从而陷入越想克服拖延、越焦虑、越焦虑越难以开启行动的恶性循环。

要知道,拖延或许只是你正在内心制定你的行动优先级,或者在思考完成某件事的更优解法。有的时候,在拖延的过程中,灵感也会闪现,从而使事情的进展更加顺利。
2. 将事件与自我价值区分开
  当我们迟迟无法开始做某件事时,往往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。此时,事件已经不单单是它本身,它还可能涉及到个人的自尊、自我价值、欲望等等。

因此,当你拖延时,可以问问自己,我为什么这么在乎这件事的结果,这件事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,它真的能代表我的全部水平和能力吗?

适当将自我和事件进行解绑,仅仅投入在事件本身上,或许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你的拖延。



3. 理解拖延的意义
  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是有意义的,拖延也是如此,它的背后可能暗含着多种提示信号。

比如,拖延提示着你内心的冲突,提示着未被觉察的恐惧和焦虑,提示着暂时无法接受的现实,亦或者,它在提醒你,比起计划中的这件事,你潜意识中还有更渴望的事情等着你去做。要知道,拖延不仅仅是一个恼人的问题,它也可能是一次珍贵的自我探索的机会。


转载自:《简单心理》公众号